背景介紹
信息時代越來越發達,黑客或者惡意員工攻擊系統、盜取數據獲得的利益也越來越大。然而單點單面的防護已經無法有效的保護系統安全、降低數據泄露的風險了。最近兩年,網絡信息安全形勢愈加嚴峻,安全事件頻發且非常嚴重。
全量數據采集
數據驅動安全,現在的安全事件已經不再是單一的安全設備所能監測和防御的,往往需要結合多個設備和業務系統的數據,進行分析對比才能定位。因此,日志服務首先要確保全量數據的采集,包含網絡設備、操作系統、安全設備、數據庫、中間件以及各業務系統等。
根據FileEye M-Trends 2018報告,企業組織的攻擊從發生到被發現,一般經過了多達101天,其中亞太地區問題更為嚴重,一般網絡攻擊被發現是在近498天(超過16個月)之后。另一方面,根據報告,企業組織需要花費長達57.5天才能去驗證這些攻擊行為。因此,全量數據采集和分析的難點,不僅僅在于數據散亂、類型多樣,還要保障海量(幾百G甚至更多)數據處理的實時性,這就要求日志服務至少每秒能夠處理上萬條數據。
復雜告警邏輯
可疑安全事件的發現和定位,不再是依靠簡單的閾值進行告警,而是需要多個設備、系統數據進行關聯分析或者復雜計算。
例如:1、安全設備聯動告警;2、防火墻session時間過長告警。